1

郵評:2024-22《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家》,開啟了一個新系列

迄今為止,《中國古代科學家》發(fā)行了四組郵票,《中國現(xiàn)代科學家》發(fā)行了九組郵票。與理工科相對應的文科,《中國古代文學家》發(fā)行了五組郵票,《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家》是首次發(fā)行,開啟了一個新系列。

關于選題

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家-魯迅

魯迅的小說始終關注著“病態(tài)社會”里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“病苦”。
魯迅的雜文極具批判性,他把自己的批判鋒芒始終對準人,即人的心理與靈魂。

魯迅的散文不多但卻篇篇精品,這些篇章收錄于《朝花夕拾》和《野草》。

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家-郭沫若

郭沫若在戲劇創(chuàng)作中用心別致,一開始就已牽動觀劇人的眼、耳、心。
郭沫若的戲劇與詩歌自由無拘,從未照搬他人的觀點枷鎖強行注入自己的詩歌創(chuàng)作。
郭沫若的獨白藝術有火山式的熱烈獨白與冷峻雷電式獨白。

郭沫若的詩歌采用簡短的對仗式詩句反復,以此達到抒情效用。

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家-茅盾

茅盾擅長以理性思辨剖析社會現(xiàn)象,構建長篇巨制。

茅盾的小說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學典型,注重作品題材與主題的時代性和重大性 ,追求“巨大的思想深度”和“廣闊的歷史內容”,追求對時代社會做一種“全景式”的描繪。

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家-巴金

巴金的小說是站在“現(xiàn)在”,在對比中否定和訣別過去,而奔向充滿希望的未來。
巴金的小說通過打破時間限制,從多側面、多角度展示內心世界。
巴金的小說大致可概括為兩個主題:一是個人與家庭,二是革命與愛情,這都涉及到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問題。

巴金的語言風格特征明顯,總體來說他的語言是熱烈、明快、樸素的。

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家-老舍

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
,是現(xiàn)代中國文壇上杰出的風俗、世態(tài)(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)畫家。
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,是表現(xiàn)出鮮明的反帝愛國題旨。

老舍的語言俗白精致、雅俗共賞,也追求幽默,更是潛臺詞運用大師。

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家-曹禺

矛盾沖突是曹禺戲劇結構的核心,曹禺早期戲劇的結構設置緊緊圍繞矛盾沖突展開,沖突多變且因劇而宜,后期劇作的整體結構模式則是由鎖閉世界和旁逸而出的新世界構成。

曹禺的戲劇語言極具特色,個性鮮明性格化,同時也是抒情、詩意的。

(隨便在網(wǎng)上找了點內容貼上,并不能全方位展現(xiàn)6位文學家的藝術特色,僅算是拋磚引玉一下吧。)

關于設計
古代人物很難有圖像資料流傳下來,那么在設計關于古代人物的郵票時,需要將設計重點放在人物的成就,或是人物的思想、情感上。畫面越朦朧,設計就越出彩。反之,現(xiàn)代人物有非常多的圖片資料,那么寫實、逼真就非常重要了。顯然,這套郵票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真實,外加運用傳統(tǒng)水墨方式表現(xiàn),實屬人物票中難得的精彩之作。

既然郵票主題是文學家,那么在背景中增加淡化處理的代表作品顯得合情合理。雖然這種設計模式太常見了,但“人物加成就”是多人物票的經(jīng)典表現(xiàn)模式,也是對人物的全方位展現(xiàn)。

遮住代表作品,僅表現(xiàn)人物形象,貌似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。至于必須要有的代表作品元素,可以用熒光去表現(xiàn),同時還能增強郵票的防偽效果。

關于版式

有別于傳統(tǒng)大版采用12枚郵票的布局,這套郵票大版多達16枚,左右各兩位現(xiàn)代文學家。顯然,采用這種模式也是為了平衡各方面的需求:其一,這類題材熱度較低,全套郵票又多達6枚,若選擇一票一版,大版面值過高,大版產品成本明顯上漲,不利于大版產品的開發(fā)銷售;其二,若選擇左右各6枚的模式,那么大版只能撕出一個郵票四方連,難以滿足郵票線上銷售。不過,這種模式對收藏帶邊四方連不太友好,尤其是有強迫癥時。

在邊飾設計上,設計師選擇了對應現(xiàn)代文學家的作品呈對角呈現(xiàn)。另一對角是票名和編號,外加左右錯落布置的廠名,大版元素布局平衡,效果非常不錯,收藏品鑒兩相宜。

以上內容(包括圖片及視頻)為創(chuàng)作者平臺"快傳號"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